在历次技术革命中,一个人、一家企业、甚至一个国家,可以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要么加入浪潮,成为2%的人,要么观望徘徊,被淘汰。
“二战”后信息技术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信息革命其实有两方面的革命,首先是创造了一批与信息的产生、传输和处理的有关产业,比如电视和传媒、通信、卫星,以及与信号处理相关的产业,比如军事上的雷达、地质上的遥感等,这些都是很大的产业。另一方面,原有的很多产业在使用计算机之后产生了本质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产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很难找到哪些产业没有受到计算机的影响。我们不妨看两个看似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的行业-金融业,来体会信息革命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银行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行业,但是过去的几百年里,它并没有本质的变化,存取钱和借贷都必须去银行,因此银行的大小取决于其营业网点的多少,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银行业的先驱美第奇家族,到后来犹太银行家的代表罗斯柴尔德家族,再到后来美国银行业的代表、洛克菲勒支持的花旗银行都是如此。它们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走到世界各地,但是即便如此,在它们已知的世界中,仍有99%的人无法使用它们的金融服务。跨行的交易成本非常高,而且非常麻烦,因此人们旅行时不得不携带现金或者旅行支票。
但是,计算机的使用彻底改变了这个行业。中国的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仅仅过了10年,它就成为全国性的银行,又过了10年,它在全世界除非洲之外的各大洲开办了分行或者办事处,相比花旗等老一代银行,这样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一切要托信息革命的福。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想象全世界的银行如果彼此不联网是多么不方便,可以说有了计算机的银行业和过去几百年的银行业已经完成不同了。
信息技术影响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40年前,没有计算机,中国的国民经济几乎不会受任何外面影响。今天就不同了,没有计算机是无法想像的事情,哪怕它们只有一天不工作,中国的城市也将全面瘫痪。人们会无法出行,因为无论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都要靠计算机才能工作。即使我们可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出门,也进不了办公大楼,因为大楼的门禁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如果砸开了门进入大楼,那么不得不爬十几层到几十层楼才能进办公室,因为电梯也是计算机控制的。到于上班办公,更是离不开计算机。没有计算机,整个通信系统也会瘫痪,我们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今天的生活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了。
现有产业+信息技术=新产业
吴军博士把这个时代经济的特点概括为:
现有产业+摩尔定律=新产业
摩尔定律虽不是自然规律,但又像自然规律一样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回顾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提出,在数据大量爆发的今天,由大数据引发的智能革命将以一种与前几次技术革命类似的方式展开,吴军博士用两个简单的功能概括是:
现有产业+大数据=新产业
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
德国对工业4.0的定义是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整个价值创造链的组织和控制更进一步,即意味着从创意、订单到研发、生产、终端客户产品交付,再到废物循环利用,包括与之紧密联系的各服务业,在各个阶段都能更好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客户需求。所有参与价值创造的相关实体形成网络。获得随时从数据中创造最大价值的能力,从而实现所有相关信息的实时共享。以此为基础,通过人、物和系统的连接,实现企业价值网络的动态建立、实时优化和自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对成本、效率和能耗进行优化。